Sanger 双脱氧链终止法

Sanger 双脱氧链终止法

双脱氧链终止法(英语:dideoxyribonucleotide [簡稱 dideoxy] chain-termination method),又称桑格法(英语:Sanger method),为一种常用的核酸测序技术,用于DNA分析,由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于1977年发明。双脱氧链终止法与化学降解法以及其衍生方法统称为第一代DNA测序技术,为人类基因组计划所使用主要测序方法。

原理

双脱氧链终止法采用DNA复制原理,常见的DNA复制体系使用单脱氧核糖核苷酸,其核苷酸的3’能与其他核苷酸的5’结合形成磷酸二酯键,即手拉手形成DNA骨架。

经过改造后的的ddNTP,其3’的羟基被脱去,失去与5’脱水缩合能力,从而在此形成断链,中止DNA链的延伸。此外这些ddNTP上还连接有放射性同位素或者荧光基团,能被仪器捕获到。

以下是一些最常用的带有荧光基团的ddNTP

测序过程

体系

  • 单链DNA模版

    Sanger测序法的经典测序反应是将靶DNA片段克隆于 M13mp载体,从重组克隆噬菌体颗粒中分离得到单链DNA模板,再按Sanger 法进行测序。

  • DNS引物(Primer

    和PCR的作用类似,与DNA模版的部分序列互补配对,确定起始位置,一般来说,通用引物的 长度以15~30bp 为宜。

  • DNA聚合酶

    用来合成DNA长链

  • 正常的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

  • 改造后的双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dNTP)

  • 缓冲液

测序反应

之后在反应体系内进行复制,在此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复制情况:

  • dNTP

    如果DNA聚合酶刚好连接的是dNTP,则反应可以继续下去,DNA就可以正常连接形成长链,和正常PCR复制相同

  • ddNTP

    如果DNA聚合酶连接的是ddNTP,此时由于其3’缺少羟基,无法发生正常的聚合反应,因此复制中断,形成短连接

实际上复制的过程要分为四次,分别往四个独立的体系中加入ddATPddTTPddCTPddGTP,分别进行四次测序反应,分别显影(关于这个部分实际上存在疑问,有些资料说可以同时测序,有些则提出需要分别测序

具体的复制情况如下图所示:

分离

按照更合理的顺序来说,这个过程需要四个单独的反应来测试所有四种 ddNTP。在从结合引物进行多轮模板 DNA 延伸后,将所得 DNA 片段热变性,并使用凝胶电泳按大小进行分离。 1977 年的最初出版物中,ssDNA 碱基配对环的形成是在某些位置解析条带时遇到严重困难的原因。这通常使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尿素凝胶进行,四个反应中的每一个都在四个单独泳道(泳道 A、T、G、C)之一中运行。然后可以通过放射自显影或紫外光观察 DNA 带,并且可以从X 射线胶片或凝胶图像上直接读取 DNA 序列。

番外

脱氧核苷酸三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区别

下面是GPT给出的解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eoxyribonucleoside triphosphate, dNTP)和脱氧核糖核苷酸(deoxyribonucleotide)是两种密切相关的分子,但它们之间有一些关键的区别:

1.磷酸基团的数量:
• 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包含一个核苷(由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组成)以及三个磷酸基团。这是DNA合成过程中使用的前体分子。在DNA复制或修复中,dNTP会失去两个磷酸基团,生成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并加入到DNA链中。
• 脱氧核糖核苷酸:通常指的是核苷和一个磷酸基团,即单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如dAMP、dGMP、dCMP、dTMP)。它是dNTP在被加入到DNA链中后留下的形式。
2.功能:
• dNTP:作为DNA聚合酶在合成DNA链时的原料。在合成过程中,dNTP提供碱基,并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将其插入到新生的DNA链中。
• 脱氧核糖核苷酸:这是DNA链中的构成单元,每一个碱基在DNA链中都是以单磷酸形式存在。
3.化学结构:
• dNTP:核糖上的2’位碳是氢(去除了2’位的羟基),并且连接三个磷酸基团(α、β、γ磷酸)。
• 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上的2’位碳也是氢,但只有一个磷酸基团(α磷酸)与其相连。

总结来说,dNTP是含有三个磷酸基团的DNA前体分子,而脱氧核糖核苷酸通常是指单磷酸的形式,是dNTP在参与DNA合成后的产物。

我认为,脱氧核苷酸三磷酸在参与DNA的复制过程中,为复制过程中提供能量,发生去磷酸化,从而磷酸基团断裂,生成相应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并加入到DNA链中。

因此体系中加入脱氧核苷酸三磷酸不仅仅解决了复制原料问题,还解决了能量问题。

参考目录:Sanger sequencing桑格测序、《高通量测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