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写过一篇对于进化生物学感悟的文章:进化生物学 | 小树的博客
最近了解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差点就掉进坑里面了,联系之前看过的一本对优生学、人种(血统)强烈抨击的叫做《基因彩票》,可以来简单讲讲我自己的感受
社会达尔文主义本质上比达尔文主义的来源要更早,早在维多利亚时期就有这样的学说
在达尔文主义出来之前,之前的人认为人一定为进化成更好的人,比如说我们从树上走到地上,从非洲走向其他大陆,肤色从深变的白,生活和科技水平也变得越来越好,他们忽视了达尔文主义中对进化的定义:
进化的本质并不意味着先进,进化是为适应环境的变化
非洲人之所以因为肤色黑是因为紫外线太强,过浅的肤色容易引起晒伤或者皮肤癌;欧洲人之所以白是因为光照弱,为了吸收充足紫外线生成维生素D而变得浅
这本身是对环境的适应,与是否低能或者先进没有一点关系!而且目前针对人种的基因研究也都是关于白人的,在分子学上也缺乏相关的证据
我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解有点像:“我强是因为我强;你弱是因为你弱”,它被用作强者用来自洽,来让弱者屈服的一种“话术”
哪怕是真正自然界中的达尔文主义,也出现了一些所谓“不利于生存的特例”,这些社会达尔文 ...
省流我觉得游戏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好的游戏应当像好的电影一样给人以反思和启迪,游戏不应当仅仅是作为一种娱乐的手段,更应当成为一种艺术的载体
如果你在游玩游戏的过程中,不能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反而觉得痛苦和不开心,那我觉得这不是真正的游戏应该带给你的
每个人都应该有同等的,享受游戏的快乐
When I was a child我和游戏的渊源大概要追溯到我还很小的时候,当时家里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拥有电脑的,这一“壮举”要归功于我年轻的父亲。父亲很热爱电子产品,在我的印象里,我依然记得父亲将我抱在怀里看《两只老虎》的场景
待我稍稍长大之后,就开始接触4399、7k7k这类Flash小游戏,这应当是和我一样00后朋友共同的回忆,我印象很深的游戏有合金弹头、混乱大枪战、高楼爆破等等
当时我父亲有一台iPhone 4,里面有很多特别好玩的游戏,比如说小鳄鱼要洗澡、水果忍者、愤怒的小鸟,这些独立游戏的质量比现在很多网游高很多,也颇具技术创新力
另外也是在我父亲的影响下,我开始接触《红色警戒》系列,这也是一款影响力颇深的游戏,可能现在很多人对其知之甚少,但对于我父亲那一代人来说,红警、星际争霸可以说是 ...
我为什么选择转专业
关于读什么专业这个问题其实在2023年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就已经下了决定,转专业只是纠正了这个错误。
上面是我和我妈妈在聊起转专业的时候我所说的原话,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选择和生物相关的专业,然后高考最后录取的时候也很巧,被另外一个电子信息类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录取,在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之后发现自己确实不喜欢,便“纠正”了自己的职业规划,重新转专业学习生物
在实际转专业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人有过的问题:
为什么要在原专业成绩好才能转专业,成绩好不是更说明适应原专业学习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和 为什么中国的学生没有 Gap Year 是一样的,你想转入的专业也想知道你是因为确实不喜欢原来的专业,还是你单纯想要逃离原来的专业,这两者其实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如果你能在原专业取到很好的成绩,那么就说明你确实有能力——哪怕是你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之后如果能学到自己喜欢的专业,那么一定有潜力学得更好
相反,如果你原专业学的稀烂,那么你又如何证明你确实是不喜欢,还是只想逃离现在的专业呢?
为什么要选择生物专业呢,原来的专业不好吗?我很感谢原专业的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帮 ...
也许是 GPT 和 生物学的交融?上周四高强度听了两场讲座/报告,下午先去听了来自智谱的讲座,大概是生成式AI的发展以及应用;晚上又去听了中科院动物所的老师的报告
其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也算是长了一点见识
CS 与专业发展首先需要指出的是,CS 在一定程度上以及严重影响到了本专业(指生科)的发展,在听中科院老师报告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很新的 CS 技术和模型,包括一些算法,而这些算法对于生科本科的学生来说,几乎是无法在课堂上学到的
一些与算法相关的课程,比如说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等等,生科的本科生是不学习的,甚至高数都只学最简单的高数B1
不仅仅是生科,一些依赖转型发展或者 CS 技术的交叉学科似乎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大家都希望借助 CS 来帮助本专业的研究,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人才的培养这本身是矛盾的——一个好的生物学家很难又成为一个计算机科学家,很难创造出比较独立/个性化的算法,很多都是利用计算机科学家已经研究得非常透彻的算法,这样的话其实存在着知识的“滞后性”,没办法把世界上最先进的两种学科马上融合起来,去创造出更牛逼 ...
Synapse .well-known not available 解决方案写在前面需要注意的是,我并没有采用官方所推荐的“最佳实践”,以下均属于我自己“瞎折腾”,如果你想要一个稳定好用的家服务器,还是建议你去看着官方的文档进行搭建:
Using a reverse proxy with Synapse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因为使用官方提供的 Caddyfile 反代失败才自己折腾
前提摘要在2024年八月份的时候,我们首次在服务器上搭建了基于 Synapse 的 Matrix 服务器,当时的 Caddyfile 是这样的:
123talk.example.com { reverse_proxy 127.0.0.1:8008 }
就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反代,之后再套了个 Cloudflare 的CDN,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都运行的很好
在十月份的时候我们进行了一次服务器迁移,但是不要求保留数据,于是我们直接重新起了 docker-compose
之后就出现问题了,我们的小伙伴使用 Element 作为客户端的时候,出现了 .well-known not ...
深入思考
未读读科大评课社区创始人博客有感写这篇文章的契机大概来自于想做一个和 USTC 评课社区一样的东西,之前接触过一些 Discourse 的论坛,但是 Discourse 实在是太重了,而且没有很直观的展示,对于用户很不友好
在搜索结果中的第二项就是创始人学姐的博客,原本抱着想找一些技术细节的想法点了进去,没想到却收获到了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选课社区在评课社区正式发布之前,学姐曾经给当时科大教务处的领导发过邮件,并且线下沟通过,这成为选课社区能存活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评课社区网站正式发布之前,我还给当时科大教务处的领导发过邮件,主要是想提前和学校有关部门沟通好,让他们知道我们创建这平台的初衷是什么,平台的开发者都是谁,希望能够得到教务处的支持(至少不要反对我们)。毕竟我们的网站课程信息都是从教务系统抓取的,而且一开始服务器就在东区图书馆。后来教务处的负责人真的回了我邮件,和我约了一个时间在东区老图书馆当面交流。基本上得到的回复是,教务处不会干预我们的网站,不支持也不反对,让我们自己发展。现在想想,这次主动的和教务处沟通,也许得到了不错的效果。在后来7年时间,我们收到了若干次来自学校老师的投 ...
结束,进化生物学!感觉CNU的《进化生物学》课程更像是一张入门体验卷
首先从课程安排上来讲,从传统的演化生物学理论,达尔文进化论、拉马克的遗传观点、综合进化学,之后再到木村的中性演化学说,再过渡到现代的分子演化学说,最后讲了物种的演化和人类的起源
总体上来说,课程的安排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入,有可能是生科本科生第一节专业选修课的原因,课程总体还是偏向基础的,与高中接轨的
其中名词解释特别多,尤其是一些相似的观点特别容易弄混,其中我觉得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就是”选择“
最开始接触”选择应该是讲达尔文进化论的时候,这时候强调的是”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在达尔文理论中的选择有一种“你死我活”的感觉
而在演化的驱动力的章节中,讲了平衡选择,平衡选择其实算得上是自然选择的一种,里面有一种频率依赖性遗传:
频率依赖性负选择:频率越高,所留后代越少
频率依赖性正选择:频率越高,所留后代越多
这里面也有选择在里面,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粗糙地将负选择理解为淘汰;将正选择理解为优势
但其实上面的这两种正/负选择,都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上面说的可能很粗糙很粗糙,但是从中也能 ...
于是我驻足。
早上六点钟起床,六点十五洗漱完成从宿舍出发,原本以为时间相当充足,可还是低估了北京的通勤时间,一路狂奔,提前两分钟坐上了高铁,启程!
半小时后按时到达天津站,一路上也没心情欣赏沿途的风景,咕噜咕噜睡了一下
下一站我们直接去了世纪钟广场,在路上顺带吃了很有特色的小笼包
之后去到意大利风情区
「可是妳忘了 我也沒記起」
之后参观了瓷房子
当然我们没进去,在外面拍了几张照片就匆匆离开了,瓷房子外面有意思的地方很多,给我的印象有点像北京的南锣鼓巷
偶遇一家很有意思的咖啡店,店主似乎是一个摄影爱好者
另外一家买潮物的店,两张都很喜欢,遂都放上来
中午吃了麦丹劳!“麦门永存”
返京是从滨海站出发的,路上看到铁轨,与周围黄色的树相辉映,有点像The Last of Us里面场景,还是很有意思的
该笔记参考自菜鸟教程|Git 教程、技术蛋老师|Git工作流和核心原理 | GitHub基本操作 | VS Code里使用Git和关联GitHub
Git 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用于敏捷高效地处理任何或小或大的项目。
基本概念
工作区:电脑中实际看到的项目
暂存区:英文叫 stage 或 index。一般存放在 .git 目录下的 index 文件(.git/index)中,所以我们把暂存区有时也叫作索引(index)
版本库:每次提交之后的记录
可以使用git add命令将文件提交到暂存区:
123git add filename # 将单个文件添加到暂存区git add . # 将工作区中的所有修改添加到暂存区git status # 查看哪些文件在暂存区中
当完全准备完成之后,可以一口气将暂存区中的文件提交到本地的版本库中:
123456git commit -m "Commit message" # 将暂存区的更改提交到本地版本库git commit -a -m ...
在大约两个月之前,我尝试基于Golang写了一个图片自动转换为webp的小程序,之后将它使用Docker进行封装📦
我们都知道在Docker的原镜像是通过Dockerfile进行构建的,虽然说Docker支持交叉编译,但是笔者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的使用状态并不是很好,arm编译x86失败了
之后了解到GitHub Actions提供了这样的一种虚拟机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在云端进行构建,接下来是我以自己的项目为例,去编译一个x86的Linux镜像
原项目原项目在这里:https://github.com/Aicnal/composeImage
当时是在一台云服务上进行的docker build操作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你要使用GitHub Actions进行构建的话,那么你要先确保你的原项目确确实实能构建出你想要的镜像
开始配置GitHub Actions首先在项目根目录创建一个.github的文件夹,再在该文件夹内创建一个workflow文件夹,最后在该文件夹下创建docker-build.yml文件,这样的话当你git push之后,GitHub Actions就会自动识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