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人类的重大传染病——白喉

前言

最近我看新闻的时候看到越南出现了新的白喉疫情,突然看到评论区里面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白喉是什么。发现白喉似乎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了。

但其实对于越南,类似的白喉疫情已经发生过很多起:

2023年、2020年都报道过多起白喉疫情,那么原本被当作“儿童杀手”的白喉是如何带走年轻的生命,又是如何逐渐地被人类“征服”呢?

起源

早在西元5世纪,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曾记载过这种可怕的疫情,但受限于人们对于微生物的认识,直到1882年,Edwin Klebs(爱德恩·克拉伯)才发现了白喉的致病菌——白喉棒状杆菌

不知道你是否好奇“白喉”这个名字的由来,事实上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有一定的根源的,当患者感染白喉杆菌之后,刚开始的症状通常是

喉咙痛发热。在发展初期患者通常容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而随着病情的发展,较为严重的病人扁桃体上会出现灰色白色的斑块,这些斑块在临床上被称为喉咙假膜

假膜的形成是白喉的典型表现,假膜多发于粘膜层,由坏死的粘膜、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等物质组成的膜状物,常位于如扁桃体、咽喉等部位。假膜硬且厚,可能会阻挡呼吸道,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如果强行剥离假膜会出现出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假膜可能会自行脱落,阻碍患者呼吸,造成窒息。

在临床上,为了防止白喉患者窒息,通常会采取气管切开术,防止由于气管阻塞,导致患者窒息。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是引起白喉的致病菌,与我们的认知恰好相反,这种细菌通常是无害的,除非它们被携带产生毒素基因噬菌体感染。

导致白喉的其实是这种白喉毒素白喉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主要影响呼吸道,之后释放外毒素。这种毒素对皮肤病变有局部作用,在严重感染中对其他器官系统有转移性蛋白水解作用。

流行病学上:其致死率为5%~10%,并在小于5岁的儿童和大于40岁的成年人中可达到20%之高,人类是白喉棒状杆菌的唯一天然宿主。

《多哥》

白喉在历史上肆虐了很多次,其中最著名的一次爆发是发生于1924年底至1925年初在美国阿拉斯加州西部的一个城镇诺母(Nome)。为控制疫情,在严寒冬天中将白喉抗毒素以狗拉雪橇接力方式花5天半从尼纳纳(Nenana)急送至路程相距1085公里的诺母。此行动后来被翻拍成为电影《多哥》。

治疗与预防

白喉的治疗主要依赖于白喉抗毒素。1891年,德国医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首次用白喉抗毒素治疗了柏林诊所一名儿童白喉患者。

白喉疫苗于1923年问世,为名列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内的药物。但是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通常是与其他疫苗混合使用,其中包括: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又称为 破伤风疫苗或DT疫苗)或是被称为DPT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

小树,小树!